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智囊性综合服务

“富二代”——一个被严重误读的群体|智库原创

2018-07-17 来源: 浏览:779
1.png

▲2009年5月7日晚,杭州青年胡斌开着自己经过改装的三菱轿车在闹市飙车,将路人25岁的谭卓撞飞,致其抢救无效死亡。因胡斌疑为当地一富商之子,而使本案备受关注,“富二代”这一群体也因本案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

本文字数4571字,阅读时间:9分钟

本文由四川智库民企服务团队依据由张志峰主编的《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白皮书》一书的部分内容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身观点而来。转载请注明前述内容,并注明出处。

“富二代”群体形象的急剧坠落

2011年,湖北省邮政报刊发行局旗下的宏基文化传播公司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举行校园招聘会。该公司在招聘公告中明确的列出“拒绝富二代”,这一做法引发了热议。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出面解释,之所以列出这样的限制条件,是因为公司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以及良好的工作氛围,而“富二代”家境优越,从小娇生惯养,个性较强,且多半骄纵蛮横,工作过程中难以相处。

这样的解释,看似针对的仅仅是“富二代”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不良的习惯,但事实上却是给“富二代”一整个群体贴上了标签,仿佛这个群体所有人身上都具有“富二代”这个词里所包含的那些负面品质。不论这样的行为是否妥当,在当时,对此持支持态度的人并不在少数。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先来回顾一个曾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反响的案子。

2009年5月7日晚,杭州青年胡斌开着自己深度改装的三菱EVO在杭州闹市区飙车,将和他同样年轻的25岁湖南小伙谭卓撞飞数十米,谭卓年轻的生命如风中的飘絮般消逝。杭州交警部门虽然对此事件反应迅速,但是随后做出的“此次车祸中肇事车辆的行驶速度在70码左右”的鉴定结论却引发了民众广泛的质疑;与此同时,关于肇事车主胡斌系当地富商之子的说法也快速传播。两方面的信息一结合,“富二代”这个群体随之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

无独有偶,在胡斌“70码事件之后”,一系列的“富二代”驾驶豪车飙车肇事事件开始密集的出现在媒体上。

2009年10月5日晚,常熟市区,23岁的“富二代”蔡学平醉酒后超速驾驶,开着自己价值120万的保时捷,将一位正在过斑马线的中年妇女撞飞,伤者虽经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在当晚死亡。

2.png

▲常熟时年23岁的“富二代”蔡学平

2009年11月14日,重庆20岁的“富二代”罗建华在熙熙攘攘的闹市街头,驾驶一辆崭新的越野车飞速行驶,两次肇事,两次均逃逸。

2010年4月17日晚7点多钟,长沙市一“富二代”女青年驾驶一辆白色奔驰越野车ML350飙车撞倒路人,被撞者胡伟玉4月20日早晨,因抢救无效死亡。

2010年6月19日,南京市汉中门广场高架桥下,一名“富二代”青年驾驶一辆价值近百万元的宝马车,酒后肇事撞车后为逃避警方打击,企图找人顶包,引起了围观市民的公愤。

……

大概就是从杭州青年胡斌交通肇事的“70码”事件开始,“富二代”的公众形象急剧坠落。

看待“富二代”,我们真的客观吗?

其实我们平心而论,交通事故在城市中几乎天天都在发生,但为什么唯独这些案子在民众中引发了一片波澜?时隔多年,我们回过头去看当初轰动全国的“70码”事件,胡斌究竟是不是“富二代”,警察究竟有没有有意包庇胡斌,胡家是不是找人顶包了胡斌去坐牢,是不是用权钱干预了司法公正等等这些当年在网络上引发广泛争论的问题,现在似乎依然没有最终答案。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借此把对于“富二代”这一群体的负面想象无限放大。

西方有一句古话,叫做“财富是道德的包袱”。当类似于“富二代飙车”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的发生时,事件本身早已超出了普通的车祸,成了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标本。

表面上看,这里对立的是“富二代”VS“寒门子”、“强者”VS“弱者”、“权钱”VS“公平”等情绪,但对立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加大、资源分配不公日益固化所带来的群体性心理失衡。而飙车、嗜赌、吸毒等负面新闻,为群体性的心理失衡提供了宣泄的出口,再加上我们现今身处网络时代,网络天然有着放大镜的功能,于是乎,“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中一旦因为某些个体的行为不端被抓住把柄,事情往往会被急速的发酵和放大,很容易连带着整个群体被狂风骤雨般的卷进道德舆论的漩涡,“富二代”最终成了自私自利、道德沦丧、不思进取、骄奢淫逸、社会责任感缺乏的代名词,被勾勒出了一派“纨绔子弟花天酒地”的群像。

然而,很多人不曾想过的是,太阳下的面积有多大,另一面的阴影也就有多大。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富二代”在登高望远的同时,也注定被众多情绪不一的目光所评判审视,貌似荣耀光鲜的人生外表之下,其实隐藏着比很多同龄人更多的烦恼和更大的压力。一般来说,“富二代”的人生道路,主要有三条路线:

第一条是直接接班:很多“富二代”的一生都被迫和家族家业的兴衰荣辱挂钩,无论自身是否情愿,能力是否具备,都必须肩负接手家族企业,并使其发展壮大的责任。然而家族企业的接班并非仅是一个家族问题、企业问题,甚至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如何走出父辈所谓“财富原罪”的阴影?如何去平衡父辈期待、家族责任和自身理想?如何在企业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中树立威信?如何学习和认识中国式的政经关系的微妙哲学?……这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对于“二代”而言,都是对价值观和能力的严酷的拷问。在保护、维系家业兴盛这条道路上,他们走得或许比“一代”还辛苦,因为“一代”肩上的担子是慢慢加上去的,而对于“二代”来说,这个已经积累到一定重量的担子是一下子压下来的。

第二条是做跟家族企业相关的业务:这条道路对很多“富二代”来说,是家族责任和自我意愿之间的一种折衷,或者说妥协。一方面难以摆脱兴旺家业的责任,另一方面自身也离不了家庭资源所给予的捷径。这条路看似相对轻松,但对于“富二代”们而言,更要承受“做好了是沾家族的光,做不好是自己真无能”的目光评判。

第三条是脱离家族企业完全走自己的路:能够选择这条道路的“富二代”应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开明的父母家庭,二是强大的自我内心。然而,事实上,大多数执意选择走这条道路的“富二代”并不具备以上两个前提,他们完全脱离家族企业的决定往往会导向两个结果,要么与家庭父母恩断义绝,从此背上“不孝子”、“败家子”的名声;要么在责任与自我中纠结与徘徊,最终还是回归家族。

因此无论是哪一条道路,很多“富二代”们终其一生,或许都需要与家族企业这个拴在他们身上隐性的“金镣铐”所纠缠抗衡。

3.png

▲网上大量“富二代”因承受不了压力或因抑郁症自杀的文章、内容。光鲜外表之下,这个群体的脆弱程度或许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富二代”——不同的脸谱,相似的轮廓

抛开那些夺人眼球的负面新闻,更多的“富二代”勤奋、努力,自省,他们背负着各种压力,在一波盖过一波的舆论攻势和偏见言论中谨慎前行。

万向集团“二代”鲁伟鼎早早进入家族企业,23岁便出任集团总裁;

汤臣一品“二代”汤珈铖18岁便出任集团董事,在父亲忽然离世的情况下强忍着抑郁症复发的痛苦临危受命,仅用四年时间便让汤臣一品从市值15亿做到30亿;

新光集团“二代”虞江波24岁进入家族企业从基层做起,以极大的探索勇气协助作为“一代”的母亲建立起了庞大的新光商业帝国。

……

这些拥有后起之勇的“富二代”成功接手家族企业的事迹,或许只用一两句话便能概括,但其中那些负重的、孤独的、挣扎的、奋力的,甚至黑暗的时刻,非我们能够轻易去评述。与负面新闻相对应的,这些“富二代”,是这个群体中耀眼的标杆。

然而,无论是成为标杆的“富二代”,还是沦为过街老鼠的“富二代”,以及还有很多在被财富所铸就的人生道路上踟蹰向前的“富二代”,这一个群体虽然呈现出不同的脸谱,但却有着相似的轮廓: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多数人有教养,处事得体甚至谨慎,因为从小父辈要求高,家教严;他们自信自负,因为物质的富足让他们眼界宽阔,具有优越感;但同时他们又脆弱自卑,因为父辈的成就如高山立在他们的眼前,终其一生,他们都将背负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责任和压力。

张爱玲在小说《倾城之恋》中写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除去“仇富”这种心态之外,大众不能慈悲的看待这样一个看似高大实则易碎的群体,或许还在于,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懂得过他们。

“我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这是一位“富二代”在网上自述文章中结尾的一句话。

     

本文结语

不仅仅是“富二代”,任何一个群体,都会存在好坏的两端。相比个别“害群之马”的所作所为对“富二代”这个群体所造成的破坏,当我们开始戴上有色眼镜,以口诛笔伐的姿态去对待所有“富二代”的时候,这其实才是一种危险而负面的倾向。如果我们一味的关注他们生活环境的优越,想象他们从来都无需努力,光靠继承家产就能拥有光彩亮丽的人生,让这个群体总是处在不友善甚至恶意的舆论氛围中,那么这个群体可能真的因此而迷失方向。我们忽视的,不仅仅是“富二代”这个群体真实的身影,更是忽视了未来中国经济中重要的一股新兴成长力量。

所以,我们在看待“富二代”的时候,如果不把“富二代”这个群体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不站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下去理解他们,不真正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所有的评论便都是片面的,不客观的,甚至是背离真相的,而据此得出的结论也必然会走向偏颇。

“我们不甘心只做财富的占有者和消费者,我们有理想有抱负,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一点一滴实现梦想;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改变创业思路,缔造出一条比父辈更辉煌的商业之路;我们自愿承载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事实将会证明,我们是极具激情、极具梦想、极具创造力的一代!”这是出自2011年6月16日慈溪市“创二代”联谊会成立仪式上,“二代”代表的慷慨宣言。这样的宣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就是“二代”们共同的价值观。当我们能够真正的看到这个群体内在的最强音时,或许,能够开始更加客观的认识他们。

关于我们

四川智库的民企服务团队组织了一批长期为各行业领域、各形式规模的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律师、经济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多,采用包括自有经验总结、文献书籍研究、相关人物访谈等方式,针对家族企业如何进行健康的传承和转型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基本能覆盖民营企业家们就家族企业的传承与转型所关注关心的所有问题;并且,我们的团队还能从:

①家族信条的总结、提炼、书写;

②家族宪法的制定;

③企业一、二代传承计划、方案制定

……等方面,采用“深度了解,量身定做”的方式,给予家族企业最专业的支持和协助。

关于家族企业一、二代之间的健康传承,我们会将我们所整理、归纳、总结的成果在“四川智库”的公众号以及网站上进行发布,分享优秀观点和文章,传递与之有关的信息,欢迎企业家们关注。

同时,我们也愿意就“家族企业一、二代传承与转型”这一领域与广大的民营企业、工商联合会、商会、行业协会等开展广泛合作,采用培训交流、专项咨询、家族及企业顾问等形式为广大的民营企业提供服务。

对于优秀的家族企业,我们也欢迎与我们联系,由我们对企业进行深入探访,撰写企业发展历史,提炼“企一代”的创业精神和宝贵经验,展示成功的传承案例及杰出“企二代”事迹,帮助企业和企业家实现企业精神的书写及传承。

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了解该如何进行家族企业的健康传承与转型,为广大家族企业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企业传承提供一定帮助,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将是四川智库民企服务团队最大的愿景。

相关内容

富二代们的中年危机:自杀、酗酒、跑车,以及接班的烦恼

“富二代”——一个被严重误读的群体|智库原创

联系方式

电话:028-86246918

邮箱:sczhiku@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华府大道1号蓝润置地广场T1栋23A03室

微信公众号